小学写景作文写作指导_小学写景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写景作文写作指导的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小学写景作文写作指导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即景的作文怎么写

2.写景作文步骤怎么写

3.如何指导孩子写好景物描写作文

4.怎样指导学生突破写景难

5.如何写景作文指导教案

6.作为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写景作文呢

小学写景作文写作指导_小学写景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即景的作文怎么写

       即景的作文怎么写

       即景作文是一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和情感表达,来呈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以及作者内心感受的写景作文形式。通过即景作文的写作,可以提高作者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自然的美丽和思考生命的意义。那么如何写即景的作文了,罐罐给大家分解了几个步骤。

       1. 选好景物,确定特点。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景物,如校园、公园等,然后确定景物的特点,如春夏秋冬、风雨雷电等。

       2. 观察顺序,描述具体。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先看整体再看局部,或者先看近处再看远处。同时,要注意描述景物的具体特征,包括形状、颜色、质地等方面。

       3. 着眼变化,抓住特点。在描写景物时,要注意景物的变化,如太阳的升落、季节的更替等。同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如早晨的清新、傍晚的朦胧等。

       4. 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写作时要注意层次的分明和条理的清晰,可以用段落和句子来区分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位置。

       5. 语言优美,修辞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如比喻句可以使描写更加形象生动;排比句可以使语势更加强烈有力;拟人句则可以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和思想。

       6. 结尾点题,升华主题。在文章结尾处点明主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要注意结尾部分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能够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总之,在写景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景物有哪些主要特征,如阳光下和阴暗的景物特征不同,春天的景物和冬天的景物特征也不同。然后,注意观察景物的变化,包括色彩、形状、大小、方向等。同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此外,还要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写景作文步骤怎么写

       1. 写景作文指导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它是小学生经常练习并要掌握其方法的重要作文类型之一。

        写景,主要是突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此景与他景的不同,向读者描绘出一幅独具特色的风景画。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呢?

        首先要注意观察。在确定观察对象以后,要进行长时间、全面、深入地观察,既要观察它的整体,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它的静态(颜色、姿态等),也要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四季变化、刮风下雨等);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力求形象、生动、明晰、特点显著。还要与其他景物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比较,把握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

        另外,写景要选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有的先写全貌,再写部分,有的从上到下,有的由内而外, 有的自远及近……总之,要有一个基点,确定观察的顺序。

        再有,写景作文离不开抒情,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绝没有单纯为写景而写景的文章。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只有渗透了作者真实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使写景和抒情相结合呢?

        首先应寻找适合自己表达感情的景物,一个风景点的景物是丰富多彩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它们全写进去,使文章非常芜杂,不知所云。应该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造反能寓情的景物来写。同时,作者应有丰富的联想,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描绘的景物形象化,带有人的特点、人的感情,这样就能做到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有机的融为一体。

2. 写景作文指导:小学生怎样描写景物

        一篇写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如云雾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树木等。

        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

        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一)、选好角度,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

        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立足在船头,随着船身渐渐逼近的时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树的长势上,定点对大榕树形态的具体观察,看清了这一株奇特的大榕树的真面目,枝干“不可计数”,足见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卧在水面上一般。”

        观察了大榕树的整体形象;观察了大榕树与众不同的神态美,“那么多的绿叶”,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这就是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细致观察。

        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二)、移步换景。

        在进行观察时,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了。正像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就是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同一景物的表现方法。动点观察有两层含义:一是观察点要连续不断地移动;二是移动观察点要有顺序。

        这种观察法适合观察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景物。由于作者对景物连续不断深入细致的观察,清清楚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态和色彩,描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有话可说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形状,又可显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当你来到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最好先看看全景,对整体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迈开你轻快的脚步,向前走去,这样随着你脚步的移动,眼中的景物在不断变换,这就是“移步换景”法。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园大门,或驻足万寿山下,或站在万寿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绘的是一副副异彩纷呈的图画.颐和园面积宽广,作者不能一眼就能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须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园景。

        (三)、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观察。虽然每处景物都离不开山和水,离不开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但是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就是同一处景物,因季节不同,其特征也不一样。

        观察时如果抓不住特点,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无法感染读者。因此,无论是写春花的绚丽,还是写秋叶的静美,是写江海的波澜壮阔,还是写小河的潺潺流水,都要认真观察,把握它们的特点,了解景物的全貌,围绕一个中心来写。

        例如:学校的小花园里,花香与读书声相伴,特点是幽静美丽;操场上有单杠、双杆和篮球场,同学们在锻炼身体,它的特点是热闹。另外有些景物还要一边对比一边观察,才会发现这一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比如,观察树叶,如果不对比,只盯着一种树叶看,你会以为绿就是它的最大特点了,可是一比你就会发现,松叶如针,柳叶如眉,枫叶似鸭掌,这才是它们真正的特点。二、做到“寓情于景”。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景物的描写上。没有感 *** 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

        在景物描写时,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为一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景中含情、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

        例如:在《山雨。

3. 四年级写景作文指导

        [四年级写景作文指导]四年级写景作文指导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我们每天从早到晚在哪生活的时间最长?(校园)我们每天与我们的校园朝夕相处,可以说是最好的朋友了,今天我们就以校园为题,写一篇关于校园美景的文章,四年级写景作文指导.(板:写景)二、回忆写景要求:1、学生质疑:三年级已经练了描写校园的作文,升入四年级为什么还要重复同一个文题呢?2、解疑:告诉学生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同学们的认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如何把这种提高运用到我们作文中去,这是五年级写景作文对同学们提出的新的要求.3、回忆写景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练过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自由讨论)按一定顺序4、汇报讨论结果;根据讨论板书:抓特点5、自由讨论交流:这按一定顺序指哪些顺序,又要抓住哪些特点?6、分析: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一定的顺序搞清楚了,那么按一定顺序描写有什么好处呢?板书:清楚7、过渡回忆:除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外,我们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哪些属于景物的特点呢?板书:颜色形态气味声音大小质地……8、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生动板书:形象具体过渡:看来同学都有同样的感慨,为了解开同学们的写作疑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篇文章,听听小作者是怎样描写她的校园的.三、听范文、受启示、解疑团,小学四年级作文《四年级写景作文指导》.1、放录像看,听范文,要求:边听边摘记一两句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2、讨论范文:你认为她哪处写得好?为什么好?3、总结:从以上分析,你受到什么启示,要想把文章写生动、具体,可采用什么方法?比喻板书:拟人夸张4、与小作者见面,谈心得.(小作者自我介绍,告诉同龄人写作秘诀.)5、小结:从小作者的一席话,你得出什么结论?板书:多观察多积累四、欣赏校园风光,感受美.过渡:小作者笔下的校园这么美丽,如果我们学校走上电视,会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1、放录像,欣赏美.2、自由描绘校园美景,运用微机出示景点画面.要求:结合画面,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3、讨论、分析、点评.五、总结:1、谈收获.2、最后教师作结:让我们一起擦亮慧眼,去发现美、创造美,用我们自己的笔来描绘我们美好的家园.总板书:多观察按一定顺序清楚写景形态颜色比喻生动抓特点气味声音拟人形象大小……夸张具体……多积累附范文雷雨乌云密布,天空黑乎乎的,睡在床上的我不禁爬了起来,走向了窗边.天窗忽然滑过一道闪电,乌云似乎成了两瓣.没等我看清楚,又是一声巨响----雷.可是,天空还没有下雨,所以还是那么闷热.“嘀嗒”,一滴水到我头上来了.突然间好像换了个世界一样,显得格外清凉.任凭雨怎么从窗中打进来,窗我是开定了.风呼呼地刮着,像鬼一样的喊叫,吹过我的脸.其实,仔细瞧一瞧,那并不可怕,反而带着可爱.是啊:天空似乎是张白纸,乌云则是翻了的墨;树叶子,小草,张开了一切可以舒展的树叶,绿得晃眼.路上积水成潭,不时会有小圆晕出现.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片密集交错的雨帘中.汽车鸣起了汽笛,与雷声应和着.所有的车都打开了照明灯,城市又如同一片灯的海洋.闭上眼睛,茫然地想象,独自踏在乡间的小路的石级上,周围是一片漫无边际的竹海,雨像烟一般打落在竹林里,格外美丽.呵,可爱的雷雨,我竟未曾发现原来你是那么生动呀。

4. 怎样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景物描写作文教案(转)教学目的:1.把握景物描写中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三个要求.2.学会赏析写景文章教学方法1.探究点拨法2.比较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室2.《夜色》初稿和修改稿教学程序一.导入大自然美丽的风景时时刻刻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也常常牵动着我们的情思,那么我们怎样用文字将生活之景很好地展现在文章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讨论赏析《夜色》初稿1.多媒体展现《夜色》初稿夜色黄昏过后不久,夜幕便悄悄降临了。白天深蓝的河水变得墨黑一片。

        月亮升起来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大地。河水中有一轮银色的月亮,一阵风吹来,河面漾起一长串洁白的月光。

        几只夜鸟在上空飞过,喳喳的叫声连成一片,顷刻便过去了,在这静静的夜里反而更加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来,吹在我的身上,别有一番情趣。

        晚风夹着河对岸野花的香味,带来了浓郁而又清新的田野气息。树影婆娑,婀娜多姿,煞是好看。

        不知名的昆虫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让人觉得仿佛来到了一个昆虫的世界中。不远处河边传来“哗哗”的水声,是野鸭子在戏水玩耍。

        月光照在水上闪闪发亮,水上又漾起了一阵阵粼粼的波光。2.学生齐声朗读文章。

        3、学生从写作方面自由谈谈《夜色》的得失优劣。4、学生思考并回答:(1)《夜色》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选材的?(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时间顺序由静到动河水、月亮(视觉)夜鸟、昆虫 野鸭(听觉)野花(嗅觉) 5、老师总结文章的优点,并指出其缺点,即联想想象还不够,夜色还不美,还缺少诗情画意。

        6.学生群策群力,一起动手动脑,修改文章,让文章美起来。7.总结交流修改成果。

        三、比较《夜色》初稿和修改稿1.老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修改稿资料《夜色》修改稿多情的黄昏,伸出无数只小手,轻轻地抖开了夜的纱幕,东方的圆月便登场了。银盆似的月亮,像充满深情的眼睛一样,俯视着大地。

        与此同时,夜一不小心,身子一晃,翻落在河里,迅速的融化开来。于是,白天里深蓝色的河水,渐渐的被染黑了。

        一会儿,这条匍匐的大河变成了墨黑墨黑的一片,与岸上的黑树林连成一体。一切都沉浸在深邃的静谧之中。

        月儿升高了,深深的河底出现了一片蓝天和一轮圆月。风儿吹着口哨,奏着美妙的音乐,河两岸一些不知名的虫豸也叫叫嚷嚷,闹得可欢呢。

        树影一阵婆娑,婀娜娇媚,杨柳甩着长辩梢,真是可爱极了。这时候河中蓝色和月亮不知道哪里去了。

        哦!它们化成了河面上的点点碎银,一漾一漾的,一直传到河那边去了。河水,在月光的亲吻下,变得愈加温顺,月光,在河水的浮载中,显得格外的轻柔。

        河对岸的野花的馨香乘着风过来。直沁我的心脾。

        一会儿,风又停了,但空气中掺扎着的一股浓郁而又清新的野花香味还是没有褪尽。我嗅了一下,仿佛喝了一口醉人的美酒。

        风儿不起,虫儿不鸣,远处的轮团船汽笛也停止了。这是一个多么宁静的世界!这时候,不知道从哪里来了的三两只夜鸟,叼着星,衔着月,在苍穹中翱翔。

        相唤声在空中传过,传得老远老远的。赶热闹的小虫虫又叫起来,夜风又吹起口哨。

        夜色中大自然的音乐家们卖弄着喉咙和管弦,时而粗犷豪放,时而委婉悠扬,把我的心带到了另一个更加美妙的境界————2.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优劣并发表看法。3师总结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写景状物方法言之有物 要仔细观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多角度选材言之有序 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言之有情 移情于物、物我换位、联想想象四.迁移作业:任选下面一个题目作文。

        1、借鉴朱自清先生的《春》,以夏季为中心自命题作一篇写景文章2、《校园之晨》。

5. 小学作文指导:如何写好一处景物

        甲:今天,智康老师和大家来讲的是如何写好一处景物. 介绍一处景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记事写人的记叙文中,适当穿插描绘一处的自然景色.譬如:课文《草原》描绘了草原山水美丽的景色,是为了衬托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爱似兄弟的情谊,……这类写景在全文中,文字所占的比例不大,可写的内容也往往只是某处景色的一个局部,或者只是这地方的某一类景物,某一两种具体的景物.另一种情况是,全篇文章主要是写某一处自然景色,这类记叙文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就不少.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哪些篇吗? 乙:记得,记得,几乎我都教过. 甲:那你给我们介绍介绍看. 乙:譬如,《桂林山水》、《镜泊湖奇观》、《五彩池》、《海底世界》、《鸟的天空》、《记金华双龙洞》、《颐和园》、《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富饶的西沙群岛》…… 甲:不错,不错.你记得很清楚,这些课文和一般的游记文章,全篇都是介绍一处景物,描绘山水景色,当然写景的范围有大有小,但写的目的大都是向读者展示美丽壮观的祖国山河,抒发作者对家乡风光、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场所的赞美,喜悦的心情.在小学作文训练中,也要求孩子们学会写一处景物.今天,我们着重就写景的第二种情况——全文主要描绘景物——来讨论如何指导小学生“介绍一处景物”吧.好吗? 丙:好,小学生每每读到优美的写景文章或精彩的景物片断时,会不免“啧啧”称奇,有时甚至情不自禁地放声朗读.为什么呢?就因为,这些优美的写景文章能把人带入美丽迷人的情境,波涛汹涛的大海,高耸入云的群山,水平如镜的西湖,清澈见底的漓江,唱着歌流淌的小溪,到处是鸟声鸟影的鸟的天空,色彩缤纷的五彩池,……这些景色都使孩子们感到新奇,得到美的感受,使他们也往往羡慕这些文章的作者,也往往会想,要是自己也能把自己去游览过的美景写下来,那该多好!可就是心高手低,写不出来! 乙:这种情况还不是个别的,由于没有掌握为何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些孩子在文章里只是空喊些“美丽”、“可爱”、“迷人”,也有些孩子把一些“游记”中的词句、片断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作文中,生活中的真景美景,观赏景色时的真情, *** 却不知怎么表达. 甲:那我们就先来谈谈,对小学生来说,“介绍一处景物”,最基本的,应掌握哪些方法.小宋,你的意见呢? 乙:我觉得,自然景物是种类多,层次多,色彩缤纷,多姿多彩,小学生观察力,注意力还有待于发展,如果观察时东看一眼西看一眼,就很难抓住景物特点,作文时就难免层次混乱,条理不清,写不具体了,因此,我们首先应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描绘景色.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体现的方式和顺序主要有三种.一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景色的描绘一般都是记叙对景物的观察所见,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选定一个描绘的立足点,也就是一个固定的观察点,随着目光的移动,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描绘. 丙:这种方法,引导小学生作文最常用,这就好比摄像机位置不同,而把摄影镜头由左到右或从前到后,由上到下或由远及近地进行拍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三味书屋》的作者对屋内陈设的观察描绘,《雨》的作者对屋外雨景的观察描绘,也都采用的这种方法. 甲:你记得很清楚,说的不错,按空间转换,有顺序地进行描绘,也可以随着观察者的脚步移动来描绘. 丙:这就是常说的“移步换景”法吧. 甲:对!凡参观,游览及观察比较复杂的环境,多用这种方法,有实际生活中还常常把目光移动和脚步移动结合起来描绘,这在课文中也有不少范例.用这种方法观察景物,能较好地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景物全貌与主要景物留下比较完整而具体印象.因此指导学生写游记、基本用这种方法.小宋,你再说说另外两种吧. 宋:好!第二种是按景物类别顺序观察描绘.譬如,课文《桂林山水》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再写桂林的山“奇、秀、险”,最后写山水相映如“画卷”的美. 第三种是按时间推移顺序观察描绘.这种方法叫“时序法”,又叫“随时推移法”.这里的时序可以是年月、时日、季节,如:一天的早、中、晚、夜,一年的春、夏、秋、冬等等.用这种方法观察描绘,目的大都在于捕捉和表现景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风貌,更全面地反映景色的整体美.。

如何指导孩子写好景物描写作文

       写景作文的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开头直接写某个季节到来时你想写的景物。譬如你想写冬天,你可以这样开头:冬爷爷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仿佛看到了他带着白色的雪精灵来了。

       2.反问句开头。提出问题开头,引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种作文,要体现出与读者对话的色彩。譬如写冬天,你可以这样开头:在一年四季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春的明媚,夏的热情,秋的收获,冬的冰雪,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我最喜欢冬的白雪纷飞,银装素裹。

       3.引用法。在描写冬的景色时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来形容以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

       应该注意的是,一是开头不宜过长,老师提倡的是50-80字,也就是说,最好控制你的作文稿纸的三行半,最好别超过5行。一旦超过,就显得“头重”了。二是语言要优美,要搜集些精美的词语,是开头显得文采飞扬。三是适当采用修辞方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通顺流畅。

       写景作文的层次和顺序:

       1.描写的景物固定,时间不固定——以时间来分类。

       2.时间固定,描写的景物不固定——冬天的作文就可以写雪后的不同景象所展现出的状态,如落满了雪的地面,屋顶,或是还没落满雪,还能隐约可以看见水的小溪。——以地点来分类

       3.地点固定,时间也固定——以空间顺序分类。这种方法适用于冬天去游览某一景区,比如去某公园,就可以写先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写景的几个要素:

       第一步是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对于写景作文来说,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空间方位),也可以是变换的(移步换景)。但无论怎样必须层次清楚。

       第二步是抓住特征: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如冬天可以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瑞雪纷飞等形容词来形容,这样可以让你的作文更加的生动起来。

       第三要层次分明: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容顺序,也即表达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心里要有数。比如可以先写近景再写远景,最后可以寓情于景,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

       第四要动静结合:所谓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色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使景色才能活起来,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例:夜里,下雪了,雪花簌簌的往下落。第二天,我推开门一看,对面的山白了,田野也白了。眼前的院子里也是一片白色,小狗在雪上踩着,踩出了一片小巧的梅花。

       第五要抒发感情,任何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客观存在的景物却能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是借景抒情。如:在写家乡的冬天时,可以表达我对家乡的喜爱或是思念,而这样的喜爱与思念就融入在我们所描绘的景中。

       第六要文辞优美:自然景色是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因此,我们在写景色时,一定要文辞优美,语气生动形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比如用一些相关的诗句词语来形容)这样,文章才会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怎样指导学生突破写景难

       一篇写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如云雾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树木等。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一)、选好角度,定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立足在船头,随着船身渐渐逼近的时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树的长势上,定点对大榕树形态的具体观察,看清了这一株奇特的大榕树的真面目,枝干“不可计数”,足见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卧在水面上一般。”观察了大榕树的整体形象;观察了大榕树与众不同的神态美,“那么多的绿叶”,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这就是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细致观察。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二)、移步换景。在进行观察时,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了。正像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就是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同一景物的表现方法。动点观察有两层含义:一是观察点要连续不断地移动;二是移动观察点要有顺序。这种观察法适合观察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景物。由于作者对景物连续不断深入细致的观察,清清楚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态和色彩,描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有话可说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形状,又可显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当你来到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最好先看看全景,对整体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迈开你轻快的脚步,向前走去,这样随着你脚步的移动,眼中的景物在不断变换,这就是“移步换景”法。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园大门,或驻足万寿山下,或站在万寿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绘的是一副副异彩纷呈的图画.颐和园面积宽广,作者不能一眼就能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须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园景。

       (三)、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观察。虽然每处景物都离不开山和水,离不开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但是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就是同一处景物,因季节不同,其特征也不一样。观察时如果抓不住特点,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无法感染读者。因此,无论是写春花的绚丽,还是写秋叶的静美,是写江海的波澜壮阔,还是写小河的潺潺流水,都要认真观察,把握它们的特点,了解景物的全貌,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例如:学校的小花园里,花香与读书声相伴,特点是幽静美丽;操场上有单杠、双杆和篮球场,同学们在锻炼身体,它的特点是热闹。另外有些景物还要一边对比一边观察,才会发现这一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比如,观察树叶,如果不对比,只盯着一种树叶看,你会以为绿就是它的最大特点了,可是一比你就会发现,松叶如针,柳叶如眉,枫叶似鸭掌,这才是它们真正的特点。

       二、做到“寓情于景”。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景物的描写上。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景物描写时,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为一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景中含情、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例如:在《山雨》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段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三、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构成完美的整体。

       静态描写,要绘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在写景的时候,要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态的美,才能深深地感染读者。例如:在《第一场雪》一课中这样写到:“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靑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个片段的描写作者就利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要求学生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做到动静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

       四、结合实际、展开联想。

       展开想象是神奇的“鲜活剂”。景物大都是静止不动的,如果只是把它们的样子描绘出来,就会显得干巴巴的,空洞无物;如果给它们洒上想象“鲜活剂”,景物就会立刻呈现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山中访友》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我*在一棵树山,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意,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又如:在写作时,当你写了“荷叶在风中摇曳”,紧跟着想到“好像美丽的少女在跳舞。”这样写荷叶就跟读者拉近了距离。当你看到一捆捆稻谷想象到它们就像一个个扎着辫子的姑娘……这样赋予景物以生命,把景物比喻成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除了用比喻,还可以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致、生动、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叙述有序,条理清晰。

       写作文时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应当根据需要,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来写……。这样,会使文章脉络清晰,主题突出,不至于杂乱无章。同时,要写好景物,还要有丰富的词汇,词汇不丰富再美的景色也描绘不出来啊!所以平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结合事物展开合理想象,并产生真情实感,加以有条理的叙述,就能把作文写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能力会得到持续的提高,创新思维也会得到培养,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如何写景作文指导教案

       写景难是个老大难,难点不在于观察方法和方位顺序,而在于融情于景。下面总结了几个突破点,学生只要仔细体会,定能从中得到启示而受益。

       1、定基调

       将风景作为主体来表现时,作者的情感就是基调。受到了老师的表扬,鸟儿在歌唱,柳树在招手,蚕豆花睁大了赞许的眼睛;考试不及格时,走在回家的夕照中,感觉天都要塌下来。风景随着情感起伏变脸,就像舞台上的光源会改变物体的固有色。

       石头也好,山也好,树也好,云也好,鸟也好……都应该统一于情感的觉受。品味历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感伤国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愤世深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看,这些物象的搭配是不是高度和谐?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实乃误区。

       语言干枯和堆积艳词丽句都是写景作文的通病,由于没有利用好情绪,内在意蕴和气韵经常松懈了,断线了,甚至游离了,调式没有得到统一。好比唱歌,一唱到高音,就换个声调去唱,岂不跑调?而一味概念化、公式化的描写,那是在用直腔唱歌,是没有转折的鸭子喉咙。

       有些人很想了解编辑是怎样看作文的,我是在使用“音乐家的耳朵”,一看到跑调,这篇文章在我心中就要大打折扣。

       2、微观与取大

       科学的观察方法常被人理解为微观和数据化,这是科学思维导致的。写景作文应将微观与“取大”统一起来,联想要摄取整体观感。仰望飘渺的白云,不自觉地会想着它像什么;看花蕊、叶片、果核、纹理、蚁蚕这些具体物象时为何不同样去思考?不管是描写局部还是整体,只有“取大”,才有真正的想象。

       从整体到另一个整体:

       下午的花圃里,春仙子们都在扑粉化妆,准备去参加合唱晚会。

       “成片的花朵”、“集体化妆”、“合唱表演”都是整体取象。

       从局部到整体:

       少年宫的顶部像削得尖尖的铅笔,大门像马蹄形磁铁在吸引着我们。

       句子中的形象与学习成长相关,内在十分统一。

       有些人可能看出门道来了——原来不必细看呀!这也不对,常识还是要搞清楚。将六条腿说成八只脚,将昆虫写成小鸟,这就离谱了。张三和张飞也只差一个字,弄错了就不是那个人。

       3、感觉

       除了视觉的观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感知也很重要。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就是将各种感觉写得很出色。什么是写心啊?心就是由这些感觉构成的。

       唯识学中的前六识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这里的“意”是意感,不是思维。比如我说红色,你马上起意,红色的形象就出现了。我说蝉鸣,你起意蝉的叫声;我说桂花香,你起意桂花香味;我说好甜,你起意甜味;我说凉快,你起意凉爽感。这个意感容易乱窜,作文时将视觉的东西说成味觉,在修辞中称为通感。如果不能起意对号呢?那就扯远了,是禅宗里的知识,叫脱根。慧能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脱意根后的境界。

       心是不能分的,若是将心分开了,就无法进行整体取象联想。再说具体一些,写心不能去研究,不能理性到用数据来表达感觉。

       4、表达情意

       游记类的写景文章,一般按游览线索来写,可诸如《春》《夏》《秋》《冬》《家乡》《大海》《日出》《云》《雾》《雨》《风》《夜》这类题材,常有不按观察顺序来写的佳作,随心而动更能突出强烈的主观觉受和思想情感。

       苏轼夜游赤壁,感受江上清风,看到山间明月,感慨世间事物各有其主,只有这些东西我们才可以尽情享受啊,何等超脱!

       写景是写心,站在自然面前,与之对话,是心灵的独白。两人一见面,今天天气真好啊!其实不是在说天气,借景传情达意而已。

作为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写景作文呢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

       (1)要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 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嫩”和“绿”就是春草的特点。

       (2)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描写。 如时间顺序、移步换景、由总到分,由面到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要有次序地进行观察。还要注意观察景物变化的过程,细致入微地观察,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征。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济南的冬天》 雪后山景按空间顺序由高到底,由山上到山尖到山坡到山腰。

       (3)多角度描写景物

       1、正面、侧面相结合

       2、实写、虚写相结合(以虚衬实)

       3、人的各种感官相结合 (味、触、视、听、嗅 等)

       4、动静相结合

       5、恰当的观察点多方位描写,注意写景的顺序选择

       6、巧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一、学习抓景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地各有貌,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请看以下片断,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1)出示“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大小进行描写的。(2)再读以下几个片断,看看这几位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②“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数量进行描写的。(3)写景除了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这些方面进行描写外,还可以从那些方面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呢?

       二、总结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几种方法

       同学们,以上这些片断告诉我们,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另外,还须注意描写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景物的描写手法

       所谓描写景物,通常指描写自然景物,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写作的目的则因文而异。有的在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则借写景而抒发某种感情。要写好景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2)要选好观察的角度。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四、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

       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有写景静,很容易使文章不畅,而且只写场景,也可能会失去稳定性。只有静态的描述景物的形态特征和动态的描述,以生动的优势在一起,画的场景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描述场景需要画,仿佛人们可以看到、感觉到、听到的,这就需要尽可能地选择生动形象的语言。

       今天关于“小学写景作文写作指导”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